校长彭永宏详解惠州学院十四五规划:全力“申硕”,加快迈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十四五”时期,是惠州学院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校,加快转型发展的攻坚期,也是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未来五年,学校将以对接“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为契机,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抢抓研究生教育发展机遇,切实推进硕士点建设,努力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制定和实施好学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综合考虑未来一个时期学校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发展基础,明确学校未来发展思路、目标定位、主要任务和支撑保障,描绘好未来发展蓝图,对于全面高质量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得到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和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大力支持,在反复酝酿、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经过战略谋划、框架形成、文本起草、征求意见、程序审议等五个阶段推进,历时一年多。经第三届第三次教代会暨工代会审议通过,经2022年第6 次党委会审定,《惠州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2022年3月29日正式发布实施。
近日,新闻中心就《规划》中的有关问题对党委书记、校长彭永宏进行了专访。
问:校长您好!请您向大家介绍一下《规划》起草背景和过程?
答:“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向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机遇期,是广东省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关键时期,是惠州市着力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的重要时期,是学校全面开启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新征程的战略机遇期。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明确了“三步走”战略部署,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此背景下,2020年7月,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了《惠州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了 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从指导思想、主要任务、编制原则、工作分工、工作进度安排、保障措施等六个方面对规划编制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历经了战略谋划、框架形成、起草文本、征求意见、程序审议五阶段,开展了“十四五”规划前期调研与课题研究,召开了校外专家战略咨询会,党政教辅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院长座谈会以及专家论证会,征集了校领导、二级单位负责人、高等教育专家、工会代表、广大师生、校友等多方意见。对于这些意见,认真研究、逐条分析,对规划文本反复修改和论证研讨,历经20余稿,覆盖有关意见800多条。
问:《规划》的基本考虑和基本框架是什么?
答:《规划》起草的总体考虑是,根据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统筹考虑未来五年和十五年的发展,综合研判学校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发展基础,明确学校未来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聚力回答好新征程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问题。
《规划》由五大板块构成:
第一板块为前言,主要阐述了编制《规划》的背景及意义,并明确编制工作的政策依据。
第二板块为发展基础,包括“十三五”主要成绩和面临形势。
第三板块为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第四板块为主要任务,包括党建工作、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国(境)外交流、校园建设、体制机制改革。
第五板块为实施保障,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资源保障、强化监测评估。
问:《规划》中如何体现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指引作用?
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发展机遇,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依法治校为根本保障,以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为重点,以加快推进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为契机,以提升学科专业水平为主攻方向,努力践行“学生中心、产教协同、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申硕”和“建成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全力推进学科专业内涵建设,不断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大力提升服务地方能力水平,优化办学资源战略性布局,开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新局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问:请您介绍下学校“十四五”发展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答:到 2025 年,学校主要办学指标进入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行列,学科专业体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链、创新链高度契合,打造适应区域需求的“新工科”“新文科”“新师范”;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明显提升,高水平科研成果显著增加;建立健全符合应用型高校特点的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办学层次得到提升,获得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基本建成理工科特色鲜明,教师教育卓越发展的省内一流、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规模方面:全日制在校生 23000 人左右,其中硕士研究生(含联合培养)500 人左右;全校师资队伍规模达到 1200 人左右,全校专业数控制在 60 个左右。
——层次方面:学校办学能力、水平和声誉显著提升;在进一步做大做强本科教育的基础上,教育、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等专业获批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质量方面: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高,生源质量保持省内同类本科高校前列;应用研究成果、技术创新成果大幅增长;省级以上科研、教学标志性成果获奖实现新的突破;在科技推广、智库建设、继续教育、基础教育等方面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
问:围绕“申硕”和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规划》部署了哪些主要任务?
答:要实现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要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标准来衡量各项工作,推动各项任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国(境)外交流合作为载体,以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为保障,全面推动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人才队伍发展、学科建设振兴、学术科研创新、社会服务支撑、国际合作交流、文化传承创新等建设任务。
一是调整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结构。主动对接惠州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进一步优化现有学科及专业结构。扶持发展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培养与惠州、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挥关系密切的新型学科。结合惠州市“电子信息”和“石化能源新材料”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区块链、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以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为基础,推进前沿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建设,筹备成立能源与材料学院。大力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带创新团队和创新成果来校合作,探索建立学科协同共建新模式。争取与省直有关部门共建高层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积极开展应用研究。
二是全面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关键在人才,推动人才队伍的主要举措有:实施“丰湖学者”引育计划,围绕申请工程硕士、教育硕士学位授予点和转型发展需要,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到 2025 年,引进培养院士、长江学者、珠江学者等在内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及学科带头人等“丰湖学者 A 类人才”10 名以上,学科骨干教师“丰湖学者 B 类人才”50 名以上,青年优秀教师“丰湖学者 C 类人才”100 名以上。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岗位分类管理。健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差异化标准以及不同学科领域的差异化评价标准,引导专任教师根据自身条件、优势,申报适合自身专业发展的职称,使各类教师都有较好的职业晋升通道。
三是积极开拓合作交流新局面。实施“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提升计划”“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计划”“港澳台交流合作计划”,进一步优化国际化办学工作模式,拓宽对外交流合作布局,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圈,提升国际化办学层次和水平,形式立足大湾区,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 联盟国家、欧美发达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交流合作新格局。
四是大力提升科技服务地方能力。围绕惠州“2+1”支柱产业,加强科研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力争学校科研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进入全省应用型大学行列。加强与广东省科技厅、省社科联、惠州市科技局、市社科联的交流与沟通,实现科研项目的联合共建;进一步促进与两院士(夏佳文、王复明)平台、本地高水平企业的融合,共同进行技术攻关,实现实验室联合共建、项目及奖项联合申报、科研成果共享等。
问:请问推进《纲要》实施中的主要着力点在哪些方面?
答:为找准“十四五”时期重要发力点,明确了“十四五”时期28个“专栏”项目,包含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推进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与质量提升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专业质量提升计划、一流课程建设计划、学生成长支持计划、“冲补强”学科提升计划、人文社会学科提升计划、学科领域拓展计划、重大科研任务研究能力提升计划、政产学研联合共建计划、行业产业关键共性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应用、科技支撑服务产业发展攻关计划、智库体系建设计划、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助力文明城市品味提升计划、师德师风建设工程、“丰湖学者”人才引育计划、人才评价考核改革体制机制、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提升计划、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计划、港澳台交流合作计划、校园文化提升工程、智慧校园建设工程、第二教学区建设工程、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完善计划、教育评价改革计划。
问:《规划》在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面有哪些改革举措?
答:制订《惠州学院二级单位工作目标考核实施办法》,重点围绕“申硕”及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凝练精简指标,注重内涵质量,形成以核心关键指标、日常运行观测、问题监管和满意度等为主要内容的考评体系,全面、客观、公正评价各二级单位年度工作成效。推进教学质量评价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推进科研评价改革,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制订分类分级科研业绩评价制度,激发科研创新活力。推进社会服务评价改革,建立能够服务惠州经济社会发展且彰显应用型办学特色的社会服务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术人员参与企业创新及区域发展的积极性。
问:请问《规划》中关于提升师生福祉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从优化学习环境、工作环境、学术环境和生活环境方面进行重点安排,建设智慧校园,提高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积极回应广大师生关切。如,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工程”,推进人事、学工、教务、科研、财务、资产、后勤等信息系统的整合与升级,打造闭环“一站式”服务中心,力争实现校务服务“一网办”“一码办”“一次办”;营造尊重原创、鼓励探索、兼容差异、宽容失败的学术生态环境,激发科研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有序启动第二教学区市政工程、化学化工楼、能源与材料学院大楼、电子科技楼、大健康学院楼、信息与大数据中心(图书馆)、学生食堂、学生公寓、室内球场等教学实验用房项目的建设,努力打造宜学宜教魅力校园。
问:请问《规划》在支撑保障方面有哪些考虑?
答:为确保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任务有效实现,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通过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体措施包含扩大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推进教育评价制度及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健全党务(校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二是深入推进资源建设,从争取办学资源,提高学校资源调控能力以及增强学院资源统筹能力着手确保目标任务实现。加强与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协作,争取各种财政补助和政策性资源;成立惠州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积极寻求校友等社会力量的资金支持。主动申请各类科研课题研究经费,多元化筹集学校发展资金。探索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新机制,为服务区域发展作出贡献以求得经费支持。健全成本核算效益评估机制,推进经营性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使资产经营收入成为办学经费的补充来源。
三是加速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扩展校园网出口带宽,提升无线网接入体验。新建(改造)行政教学公共区域 WiFi6 无线接入,实现校园主要楼宇无线网络全覆盖,配合电信运营商实现基于 5G 技术的通讯基础设施在校园内的全面覆盖,重点解决好学校软硬件支撑问题。
问:《规划》制定后,重在落实,请问在执行监督方面有哪些安排?
答:从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各方面强化规划的全周期管理与实施。
一是加强组织实施。成立“十四五”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负责“十四五”规划目标与任务的分解、贯彻落实的指导、督促、检查、资源配置与调整等工作。
二是落实目标任务。将规划任务和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二级单位单位和责任人,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各二级单位党政负责人负责做好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与学校总体规划的衔接工作,将五年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制订出年度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工作部署。
三是强化评估监测。建立健全规划落实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学校在“十四五”中期和末期,由发展规划处牵头,会同相关部门组建规划考核评估小组,对规划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定期分析研究和考核评估,对重点项目实施紧密跟踪和监督检查。
往期推荐
资料:发展规划处 党委宣传部
图:唐纪璇 周璇
旭日广东服装学院
——叁壹影像工作室
编辑:新媒体部 / 吴国柱 陈奕华
责任编辑:林少章